人类背外侧前额叶对认知偏差的调节作用
人类的认知往往是有偏见的,人类如何调节认知偏差是心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在情绪与动机中的作用是长久以来研究者们存在争议的课题,而对于其在认知偏差中的参与加工也尚未定论。自动行为倾向是一种典型的认知偏差。研究者们考察了在执行情绪性相容任务(趋近积极和回避消极)与不相容任务(趋近消极和回避积极)下DLPFC激活水平的差异,并且发现不相容任务下,即趋避冲突的任务下,DLPFC激活显著增加,以此揭示在DLPFC冲突解决以及行为抑制的功能角色。然而研究结果仍存在争议,部分结果显示左侧DLPFC在情绪性冲突行为中有显著的激活,但也有研究显示右侧DLPFC占主导作用。这些研究虽然揭示了趋避行为中DLPFC的激活水平,但仅能反映其相关关系,因此本研究想要解决的问题即是左侧和右侧DLPFC与认知偏差之间的因果关系。
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如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可以通过短期和长期的刺激来改变目标脑区的和相邻脑区的神经活动,被认为可以有效地揭示脑区功能与随后行为结果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本研究借助rTMS技术中的兴奋性的iTBS和抑制性的cTBS技术分别对左侧和右侧DLPFC施加神经干预调节,通过情绪性趋利避害效应的改变来揭示DLPFC在情绪性趋避行为中的因果作用。本研究采用改编版的模拟“小人”任务来测量被试对情绪刺激的趋避反应。
研究结果发现,结果发现左侧DLPFC的兴奋性iTBS增强了自动行为倾向,表现为加快了积极趋近行为和消极回避行为;而抑制性cTBS则消除了自动行为倾向,表现为积极图片的趋近和回避行为差异消失,消极图片的趋近和回避行为差异消失(图1)。但右侧DLPFC刺激并未直接调节个体的趋利避害相容效应(图2)。
图1 左侧DLPFC刺激后的各任务行为反应时
图2 右侧DLPFC刺激后的各任务行为反应时
DLPFC是调节人脑趋避行为的关键节点。本研究通过测试不同干预方案对情绪性趋避行为的影响,探讨对趋利避害相容效应的调节作用以及DLPFC在该行为中的因果作用。我们发现,左侧DLPFC的脑刺激可调节趋利避害相容效应,进而调节情绪性趋避行为,而右侧DLPFC刺激则调节行为的动机方向。
该研究已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Psychophysiology上。上海体育学院betway唯一官方网站博士生夏雪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上海体育学院betway唯一官方网站张剑教授。
论文信息:
Xia, X., Li, Y., Wang, Y., Xia, J., Lin, Y., Zhang, X., Liu, Y., & Zhang, J. (2021). Functional role of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in the modulation of cognitive bias. Psychophysiology, 00, e13894. https://doi.org/10.1111/psyp.13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