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吸烟有关的线索可能会诱发吸烟者的接近-回避偏向,他们倾向于快速、自动地接近这些线索,同时,吸烟者也很难回避这些线索。许多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点明了当吸烟者接触到与吸烟有关的线索时,初级运动皮层(M1)的显著激活,然而,M1中是否存在针对吸烟者接近-回避偏向行为的运动特异性调节机制还没有得到证实。
为此,betway唯一官方网站张剑教授课题组进行了相关研究,于2023年7月,在ADDICTION(大类1区Top)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pproach–avoidance behavior and motor-specific modulation towards smoking-related cues in smoker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吸烟者主动接近或回避吸烟相关线索时,初级运动皮层(M1)在皮层间和皮层内的运动特异性调节机制。
该研究采用刺激—反应一致性范式结合在线经颅磁刺激(TMS)的方法,在行为层面发现,吸烟者在对与吸烟有关的线索做出趋近反应时,反应时较短,而在回避时,反应时较长(图1)。
图1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对两种线索趋近和回避行为的反应时间结果。(a) 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原始反应时。(b) 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反应时偏差。Neu-App =中性趋近行为;Neu-Avo =中性回避行为;Smo-App =吸烟趋近行为;Smo-Avo =吸烟回避行为。
在电生理层面,吸烟者趋近抽烟相关线索时,动作诱发电位较高(图2),皮质内促进效应较强(图3);而在回避时,初级运动皮层下行通路兴奋性较低,短时隔皮质内抑制效应较强(图4)。
图2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对两种线索趋近和回避动作的运动诱发电位(MEP)振幅比。(a)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原始MEP比值。(b)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MEP比值偏差。(c)吸烟者中与吸烟有关的线索的反应时间(RT)偏差和MEP比率偏差之间的相关性。
图3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对两种线索趋近和回避动作的皮质内促进(ICF)效应。(a)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原始ICF比值。(b)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ICF偏差。(c) ICF偏差与吸烟冲动问卷(QSU)得分之间的相关性。
图4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对两种线索的趋近和回避动作的短皮质内抑制(SICI)效应。(a)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原始SICI比值。(b)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SICI偏差。(c) SICI偏差与Fagerström尼古丁依赖性测试(FTND)得分之间的相关性。
该研究结果表明,抽烟者对于吸烟相关线索存在的看似无法控制和高度自动化的偏差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目标导向的过程,识别然后扭转与趋近吸烟相关线索相关的价值和期望,可能是消解这种偏差行为的有效治疗方法。另外,仅在静止状态下对相关脑区进行兴奋性或抑制性干预,对最终的行为变化可能效果有限。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在吸烟者的主动反应期间应用干预措施,以分解其成瘾行为的动作库。
该论文第一作者为张剑教授课题组博士生宋育雨,通讯作者为张剑教授。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932013,31971024)的资助。
论文:Song Y, Pi Y, Tan X. Approach – avoidance behavior and motor-specific modulation towards smoking-related cues in smokers. 2023;(December 2022):1-13. doi:10.1111/add.16285